宋玉枝. 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农村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对策[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20): 135-137. DOI: 10.7619/jcmp.201520046
引用本文: 宋玉枝. 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农村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对策[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20): 135-137. DOI: 10.7619/jcmp.201520046

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农村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对策

  • 摘要: 终末期肾衰竭(ESRD)是各种急慢性肾病进展到后期的阶段,主要表现为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代谢异常、心功能不全、胃肠道不适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对 ESRD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肾移植,但由于供体来源的缺乏、治疗费用高昂、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等因素的制约,绝大多数患者不能行肾移植治疗[2]。因此,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成为临床治疗 ESRD的常见方法[3]。MHD 是指利用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的方式延长患者的寿命,其无法从根本上治愈疾病,且其治疗周期漫长、费用较高。患者在承受疾病痛苦的同时,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研究[4]表明,约20%的 MHD 患者治疗期间会各种产生心理问题,其中抑郁及焦虑情绪最为常见。抑郁及焦虑心理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对 ESRD 的治疗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 SAS、SDS 量表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价,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农村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对策。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