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平, 徐霞. 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科行PICC患者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2): 4-5. DOI: 10.3969/j.issn.1672-2353.2010.12.003
引用本文: 王东平, 徐霞. 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科行PICC患者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2): 4-5. DOI: 10.3969/j.issn.1672-2353.2010.12.003

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科行PICC患者中的应用

  • 摘要: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开发的护理标准化工具,是由医生、护士与其他人员共同合作,以提供最恰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照护路线,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护计划1.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临床广泛应用于中期至长期(5 d~1年)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2, 其中,需要反复多次化疗的肿瘤患者, PICC置管是安全可靠的选择3.有报道显示导管留置时间延长,感染率及导管败血症发生率也增加,留置10 d以内感染率为8.3%, 11~20 d为27.8%, 21 d以上达66.7%4, 另外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异位、导管断裂及脱管也有报道.本科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行PICC的80例肿瘤患者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