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艳, 吕新华, 陈雁斌, 廖昆. 急性冠脉综合征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及洛伐他汀的早期干预治疗[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5, (7): 88-89. DOI: 10.3969/j.issn.1672-2353.2005.07.040
引用本文: 曹明艳, 吕新华, 陈雁斌, 廖昆. 急性冠脉综合征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及洛伐他汀的早期干预治疗[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5, (7): 88-89. DOI: 10.3969/j.issn.1672-2353.2005.07.040

急性冠脉综合征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及洛伐他汀的早期干预治疗

  • 摘要: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1.研究表明在ACS发生发展中,炎症起着重要作用2.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敏感的炎症指标.有研究表明,血循环中hs-CRP水平反映了潜在的冠脉斑块炎症的强度3,可预测冠心病(CHD)患者发生急性冠脉事件的危险性4.大量临床试验5显示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ACS的发生,改善ACS患者的预后.近年研究6,7还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循环中炎症标志物的水平,推测他汀类药物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可能与降脂作用无关.作者通过观察早期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ACS患者血清hs-CRP浓度的变化,旨在探讨他汀类药物抗炎作用是否与剂量相关.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