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芳. 理工科院校新医科育人路径研究——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01): 78-81 .
|
|
2. |
吕竞,冀晨,王旖旎,张春玲,张保刚. 某三甲儿科医院科研能力的SWOT分析及对策. 继续医学教育. 2024(01): 166-170 .
|
|
3. |
彭倩,刘斌杰,彭志伟. 口腔医学与工程科学交叉融合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大学. 2024(02): 113-116 .
|
|
4. |
张飞,陈琦,李毛毛,王佳贺. “新医科”背景下基于医工结合的临床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05): 385-388 .
|
|
5. |
孙军涛,杨勇. 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中国性科学. 2024(06): 1-4 .
|
|
6. |
曾嘉欣,彭丽阁,周海霞. 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学科交叉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探讨.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4(09): 1227-1231 .
|
|
7. |
冯辉,吕琳曦,顾玮,罗阳,吴海波. 新医工深融合背景下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03): 79-82 .
|
|
8. |
胡祖祥,陈莞尔,高宇,张树川. 基于“理工医融合”教学模式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01): 136-138 .
|
|
9. |
王琦. 中医基础理论的重构与时代发展.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3(01): 11-17 .
|
|
10. |
艾华,薛文杰,武玥,秦思雨,蒋西然.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医工结合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中国医疗设备. 2023(02): 113-119 .
|
|
11. |
石戴峰. 检验检测助推医疗器械医工转化. 中国医药导刊. 2023(03): 338-342 .
|
|
12. |
王国安,范方志,王建霞,刘文超,丛成林,程聪,戚旻.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院智慧血液配送模式探索.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3(04): 7-10 .
|
|
13. |
常凤娇,刘芳,姚洁.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医学学科交叉研究发展态势的可视化分析. 循证护理. 2023(11): 1988-1993 .
|
|
14. |
王丽芸,向茜,唐远姣,朱笔挥,邱逦. “超声医学+材料学”医工交叉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16): 186-190 .
|
|
15. |
李宇铠,柯阳. 新医科医工结合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云南医药. 2023(04): 84-86 .
|
|
16. |
于林凤,李建清. 医务人员在医工结合创新转化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江苏科技信息. 2023(36): 66-70 .
|
|
17. |
乔宏志,刘卓雅,祖强,狄留庆. 中医药高校学科交叉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模式探讨——以医工结合教育为例.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2): 129-134 .
|
|
18. |
吴琴. 医工融合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以“量子物理第一节”为例. 物理通报. 2022(12): 58-60 .
|
|
19. |
魏启美,修光辉. 人工智能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2(11): 1218-1221 .
|
|
20. |
胡童宜. 医工融合背景下高职专业课混合式教学的构建与实践——以《医用传感器》为例.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03): 66-69 .
|
|
21. |
单炯,董艳,胡翊群. 积木式创新:医工交叉博士生培养探索研究.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2(12): 1612-1616 .
|
|
22. |
苏崇莹,张思雨,蔡明婧,田而慷. 浅谈学科交叉型社团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才智. 2021(02): 43-45 .
|
|
23. |
吕丹,郭世俊,严加勇,李晓欧. 医工融合式“医学成像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论坛. 2021(12): 89-92 .
|
|
24. |
温怡欣,陈希立,张冬莹,简文华,李洽胜,郑劲平. 基于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医企联合实验室建设运行机制与实践.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12): 2174-2176 .
|
|
25. |
胡莹莹,张勇. “药学+”模式助力构建复合型药学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1(04): 520-522 .
|
|
26. |
单博,周学良,何悦琦,刘鹏,蒋明炎,路璐. 中国医工协同存在问题及发展模式的思考. 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 2021(04): 7-8 .
|
|
27. |
刘康,蒋国璋,盛然,高迪,胜照友,刘融. 3D打印腕手矫形器辅助腕关节骨折术后康复的疗效观察. 中国康复. 2021(10): 633-636 .
|
|
28. |
邱裕钦,姜小艳,何力,彭立生. 对中医学医工结合的思考.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22): 93-96 .
|
|
29. |
卢昕玥,王鸿蕴,郑秋莹,李瑞锋,黄友良.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医疗人工智能的政策文本分析.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21(06): 802-808 .
|
|
30. |
张佳乐,杨莉,杜佳,史楠楠,宋雪扬,鲜天才,翟煦. 灸法标准化研究现状与发展策略探讨. 中国针灸. 2020(03): 273-276 .
|
|
31. |
李虹. 泌尿外科领域医工结合的发展现状:医工深度结合与泌尿外科.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20(02): 189-192 .
|
|
32. |
杜青,喻洪流,李欣,周璇,孟巧玲,杨宇琪,宋圆圆,李会珍,李慧,郑忠民. 康复工程硕士研究生医工交叉创新培养模式探讨. 华西医学. 2020(05): 594-598 .
|
|
33. |
田敏,吕毅,王博,刘学民,胡良硕. 外科学医工结合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山西医药杂志. 2020(14): 1874-1876 .
|
|
34. |
吴迪,李伟正. 大健康时代临床医学生创新创业问题研究. 现代医药卫生. 2020(15): 2470-2472 .
|
|
35. |
吕泽坚,李勇. 对我国外科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思考.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0(06): 562-565 .
|
|
36. |
李洋. 浅析医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事件中的作用. 中国医疗设备. 2020(S1): 5-6 .
|
|
37. |
王萌. 中国农业科学院设立青年科技创新奖的经验和发展建议. 农业科技管理. 2020(06): 81-84 .
|
|
38. |
刘琦. 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读片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36): 73-76 .
|
|
39. |
牟怡平,李艳,张晓刚,吕毅.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医工结合发展现状分析(1992-2019)——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23-31 .
|
|
40. |
李海燕,王雪莹. 浅析临床研究评价发展趋势.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20(06): 461-464 .
|
|
41. |
董跃福,董万鹏,张莹,刘淑梅,张震. 医工融合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年轻人. 2019(17): 11-12 .
|
|
42. |
周福宝,杨永良,李增华,王亮. 医工结合下的职业卫生工程专业建设探索. 煤炭高等教育. 2019(06): 8-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