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拉非尼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

朱凤, 张健涛, 王玮, 李冰

朱凤, 张健涛, 王玮, 李冰. 索拉非尼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 25(2): 74-76. DOI: 10.7619/jcmp.20200563
引用本文: 朱凤, 张健涛, 王玮, 李冰. 索拉非尼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 25(2): 74-76. DOI: 10.7619/jcmp.20200563
ZHU Feng, ZHANG Jiantao, WANG Wei, LI Bing. Efficacy of sorafenib combined with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iddle and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21, 25(2): 74-76. DOI: 10.7619/jcmp.20200563
Citation: ZHU Feng, ZHANG Jiantao, WANG Wei, LI Bing. Efficacy of sorafenib combined with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iddle and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21, 25(2): 74-76. DOI: 10.7619/jcmp.20200563

索拉非尼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

基金项目: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基金资助项目 2011873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张健涛, E-mail: s568116531@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735.7;R575

Efficacy of sorafenib combined with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iddle and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 摘要:
      目的  观察索拉非尼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5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单纯治疗组和联合介入组。比较2组治疗后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1、3、5年存活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磷脂酰肌醇聚糖3(GPC3)、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TBP2)表达情况。
      结果  联合介入组疗效优于单纯治疗组,3、5年存活率高于单纯治疗组,血清GPC3、LTBP2表达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索拉非尼联合TACE可以有效延长中晚期肝癌患者的存活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orafenib combined with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iddle and advanced liver cancer.
      Methods  Totally 150 patients with middle and advanced liver cancer were divided into simple treatment group and combined intervention group. The efficacy, adverse reactions and 1-, 3-, 5-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expressions of serum glypican-3 (GPC3) and latent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binding protein 2 (LTBP2)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Efficacy of the combined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simple treatment group, the 3-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impl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serum levels of GPC3 and LTBP2 as well a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simple treatment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Sorafenib combined with TACE can effectively prolong the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with middle and advanced liver cancer,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s low.
  • 目前,临床治疗肝癌主要采取以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1]。肝切除术及肝移植术是临床治愈肝癌的主要手段,其中肝切除术是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已错失手术治疗机会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EAE)是提高生存率的最佳方法,但对于机体状况差、肾功能不全及已发生血管侵犯的患者, TACE的治疗效果有限[2]。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已应用于治疗中晚期癌症患者,索拉非尼是一种口服多激酶、多靶点抑制剂,是现阶段中晚期肝癌的重要靶向治疗药物[3]。本研究探讨索拉非尼联合TEA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纯治疗组和联合介入组,每组75例。纳入标准[4]: ①中晚期肝癌的诊断均符合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2001年第8届肝癌会议制定标准); ②患者治疗前未接受辅助性放化疗; ③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基础资料完整。排除标准: ①伴有其他部位的原发性肿瘤者; ②因其他类型肿瘤实施放化疗者; ③伴有免疫系统疾病者及长期使用免疫调节剂者; ④合并其他类型的严重病变者。

    单纯治疗组年龄42~79岁,平均(57.80±10.30)岁; 术后TNM分期包括Ⅲ期43例, Ⅳ期32例; 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包括高分化25例,低分化27例,中分化23例; 肝脏功能分级包括Child-pugh A级40例, B级35例。联合介入组年龄43~80岁,平均(58.60±10.50)岁; 术后TNM分期包括Ⅲ期40例, Ⅳ期35例; 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包括高分化26例,低分化25例,中分化24例; 肝脏功能分级包括Child-pugh A级38例, B级37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单纯治疗组患者采用TACE方案治疗,药物包括注射用奥沙利铂50~150 mg/m2, 注射用丝裂霉素10~20 mg/次,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40~50 mg/m2, 氟尿嘧啶注射液500~600 mg/m2, 还可加用叶酸钙注射液200~300 mg/m2增强疗效。TACE治疗间隔需要根据每次的肿瘤评估结果确定[5]。联合介入组患者在TACE的基础上加用索拉非尼(商品名: 多吉美,罗氏制药)治疗,口服400 mg, 2次/d, 6周为1个周期,直至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

    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1、3、5年存活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磷脂酰肌醇聚糖3(GPC3)、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TBP2)表达情况。疗效评定参考2008年美国肝脏病协会(AASLD)提出的RECIST修订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疗效、生存率、不良反应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联合介入组疗效优于单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表  1  2组患者疗效比较[n(%)]
    疗效 联合介入组(n=75) 单纯治疗组(n=75)
    CR 21(28.0)* 2(2.67)
    PR 26(34.7) 25(33.3)
    SD 20(26.7)* 27(36.0)
    PD 8(10.7)* 21(27.6)
      与单纯治疗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组患者均随访5年,统计2组患者1、3、5年存活率,结果显示,联合介入组3、5年存活率高于单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表  2  2组患者1、3、5年存活率比较[n(%)]
    存活情况 联合介入组(n=75) 单纯治疗组(n=75)
    1年存活 73(97.3) 69(92.0)
    3年存活 67(89.3)* 46(61.3)
    5年存活 59(78.6)* 30(40.0)
      与单纯治疗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治疗后,联合介入组患者血清GPC3、LTBP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 3

    表  3  2组治疗前后GPC3、LTBP2水平比较(x±s)
    组别 n GPC3/(ng/mL) LTBP2/(μ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单纯治疗组 75 1.9±0.4 1.4±0.2 36.9±5.0 27.6±4.3
    联合介入组 75 1.8±0.4 0.8±0.1* 36.8±4.9 15.4±2.3*
      GPC3: 血清磷脂酰肌醇聚糖3; LTBP2: 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与单纯治疗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联合介入组有17例患者出现反胃、恶心, 3例头晕, 1例体温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 单纯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体温升高, 40例恶心、呕吐, 4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7%。联合介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肝癌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诊断时多已处于晚期,错失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患者预后较差。临床研究[6]认为, B期肝癌患者应首选TACE治疗, C期的中晚期患者可采用索拉非尼靶向药物治疗。TACE应用于肝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① TACE治疗的基础为肿瘤血管,因而对于血供较差的病灶, TACE的治疗效果欠佳[7]; ②肿瘤病灶出现栓塞不完全的概率较大,而出现栓塞后的肿瘤建立侧支循环的可能性较高[8]; ③ TACE患者术后肿瘤组织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存在高表达,肿瘤血管生成活跃,肿瘤转移和复发的可能性较高[9]

    索拉非尼属于新型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研究[10-11]证实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已被列为中晚期肝癌治疗的标准用药。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介入组疗效优于单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说明索拉非尼联合TACE能够更有效地缓解中晚期肝癌患者病情。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联合介入组3、5年存活率高于单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说明索拉非尼联合TACE可以有效延长中晚期肝癌患者的存活时间,治疗效果显著。索拉非尼作为新型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一方面能够抑制细胞表面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B (PDGFR-B)、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3(FLT-3)、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c-KIT受体的自身磷酸化,降低下游酪氨酸激酶活性,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12]; 另一方面,索拉非尼通过抑制RAF-1、B-RAF激酶来抑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的磷酸化,进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13-14]。索拉非尼能够影响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和细胞异常增殖的相关机制,具备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理论基础。

    GPC3、LTBP2均对肝癌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介入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GPC3、LTBP2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说明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显著,能够降低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联合介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0%, 低于单纯治疗组的62.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说明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安全性更高。

  • 表  1   2组患者疗效比较[n(%)]

    疗效 联合介入组(n=75) 单纯治疗组(n=75)
    CR 21(28.0)* 2(2.67)
    PR 26(34.7) 25(33.3)
    SD 20(26.7)* 27(36.0)
    PD 8(10.7)* 21(27.6)
      与单纯治疗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患者1、3、5年存活率比较[n(%)]

    存活情况 联合介入组(n=75) 单纯治疗组(n=75)
    1年存活 73(97.3) 69(92.0)
    3年存活 67(89.3)* 46(61.3)
    5年存活 59(78.6)* 30(40.0)
      与单纯治疗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组治疗前后GPC3、LTBP2水平比较(x±s)

    组别 n GPC3/(ng/mL) LTBP2/(μ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单纯治疗组 75 1.9±0.4 1.4±0.2 36.9±5.0 27.6±4.3
    联合介入组 75 1.8±0.4 0.8±0.1* 36.8±4.9 15.4±2.3*
      GPC3: 血清磷脂酰肌醇聚糖3; LTBP2: 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与单纯治疗组比较, *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1] 管志斌, 孙溟霞, 宋继福, 等. 热休克蛋白90α在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及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的临床研究[J]. 癌症进展, 2017, 15(11): 1266-1268, 128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AZJZ201711009.htm
    [2] 姚红兵, 肖芳, 郭威, 等. 索拉菲尼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介入栓塞对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的观察[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8, 25(S2): 74-7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LZL2018S2048.htm
    [3] 蔡文, 袁易初, 李明阳, 等. 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一线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比较及预后分析[J]. 中华肿瘤杂志, 2018, 40(5): 384-389. doi: 10.3760/cma.j.issn.0253-3766.2018.05.012
    [4] 张扬帆, 李强, 张倜, 等. 索拉非尼联合与未联合TACE治疗巴塞罗那C期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分析[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0, 26(7): 526-529. doi: 10.3760/cma.j.cn113884-20191002-00322
    [5] 程海峰, 赵振民, 杨庆民, 等. 冷冻消融联合索拉非尼和IL-2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疗效观察[J]. 河北医药, 2018, 40(4): 581-583, 58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BYZ201804025.htm
    [6] 张霞, 牛俊奇. 索拉非尼联合或不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 一项Ⅲ期临床研究[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 35(2): 348-34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CGD201902064.htm
    [7]

    The Cancer Genome Atlas Research Network. 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tive 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Cell, 2017, 169(7): 1327-1341. doi: 10.1016/j.cell.2017.05.046

    [8] 宣丽, 范志平, 张钰, 等. 索拉非尼联合化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挽救性治疗FLT3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J]. 中华内科杂志, 2018, 57(5): 351-354. doi: 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8.05.009
    [9]

    HAN D, LI J X, WANG H M, et al. Circular RNA circMTO1 Acts as the sponge of microRNA-9 to suppres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gression[J]. Hepatology, 2017, 66(4): 1151-1164. doi: 10.1002/hep.29270

    [10] 孙非凡, 李东, 李华, 等. 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索拉非尼耐药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和功能[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8, 39(2): 152-15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EJD201802007.htm
    [11] 杨彦鸿, 曹碧辉, 陈德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或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9, 16(12): 735-74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RYX201912011.htm
    [12]

    XU Q R, LIU X, LIU Z K, et al. MicroRNA-1296 inhibits metastasis an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y targeting SRPK1-mediated PI3K/AKT pathway[J]. Mol Cancer, 2017, 16: 103-108. doi: 10.1186/s12943-017-0675-y

    [13] 马盼, 贾云宏. 索拉非尼对MHCC97-H肝癌细胞增殖、侵袭以及PRL-3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 28(19): 23-27.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8.19.005
    [14]

    KHEMLINA G, IKEDA S, KURZROCK R. The biolog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mplications for genomic and immune therapies[J]. Mol Cancer, 2017, 16: 149. doi: 10.1186/s12943-017-0712-x

  • 期刊类型引用(59)

    1. 万小青,肖晖,刘娟. 电话随访配合健康教育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24(10): 108-111 . 百度学术
    2. 董菁,杨雪,马文杰. 信息化延续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相关知识水平的影响. 医学信息. 2023(17): 176-179 . 百度学术
    3. 刘佳. 握力水平和营养状况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3(02): 39-41+64 . 百度学术
    4. 王秀琴,田雅玲,张卢燕. 标准化服务模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出院患者随访中的应用效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08): 1136-1140 . 百度学术
    5. 买飒. 回授法+动机心理性访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06): 1054-1056 . 百度学术
    6. 郁蕾,菅艳培,张丹. 心理护理配合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护能力的影响分析.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10): 1667-1669 . 百度学术
    7. 李晓彤. 老年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行PCI术后的护理对策及效果分析. 中外医疗. 2021(20): 156-159+164 . 百度学术
    8. 李颖珂. 伊伐布雷定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功能及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 一氧化氮 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23): 3857-3860 . 百度学术
    9. 朱佳雪,刘朝芹,韩芳芳,柴世学. 集束化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并发症影响的Meta分析. 卫生职业教育. 2021(24): 157-159 . 百度学术
    10. 冯莲,梁丹,张双双,隋英丽. 基于健康相关行为的生态学模式(HPEM)的心脏康复延续护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影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23): 4399-4403 . 百度学术
    11. 杨育霞. 延续性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智慧健康. 2020(02): 53-55 . 百度学术
    12. 王中秋,王晓彤. “患者之家”活动联合同伴教育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4): 47-48 . 百度学术
    13. 田师哲. 动机访谈联合微信随访对冠心病患者PCI 术后院外遵医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0(01): 101-102 . 百度学术
    14. 高洁. 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08): 187 . 百度学术
    15. 卞盼盼. 共享决策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健康行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08): 1036-1039 . 百度学术
    16. 冷蓉蓉. 心脏康复护理管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 中国当代医药. 2020(08): 241-243 . 百度学术
    17. 邬効芹. 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研究. 2020(10): 1854-1856 . 百度学术
    18. 卢志红. 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心血管疾病患者PCI术后的应用效果. 河南医学研究. 2020(17): 3254-3256 . 百度学术
    19. 梁爱萍,赵禹. 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11): 1614-1617 . 百度学术
    20. 崔华,赵巧燕. 授权理论导向的看图对话式健康宣教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河南医学研究. 2020(19): 3602-3604 . 百度学术
    21. 张雪梅,金婷. 集束化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8): 205-206 . 百度学术
    22. 庆笑春. 随访管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山西医药杂志. 2020(13): 1752-1754 . 百度学术
    23. 佟军. 基于互联网软件的延续护理对PCI术后患者效果观察. 中国新通信. 2020(13): 226 . 百度学术
    24. 卞申国. 冠心病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及其危险因素临床研究.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3): 279-281 . 百度学术
    25. 周畅. 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的应用现状. 智慧健康. 2020(26): 27-28+31 . 百度学术
    26. 杨志仙,白阳娟,何小兰,罗静,陈蜀. PCI术后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08): 1527-1530 . 百度学术
    27. 赵海艳,赵兰. 基于延续性护理的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的影响. 贵州医药. 2020(11): 1818-1819 . 百度学术
    28. 董威. 综合护理配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干预效果. 中国医药指南. 2020(35): 199-200 . 百度学术
    29. 郭豪君,李薇,刘少玲. 信息化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自我管理的影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24): 4590-4593 . 百度学术
    30. 麻朴.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病人的信息化延续护理效果分析. 全科护理. 2019(05): 569-570 . 百度学术
    31. 陈丽娟. 延续性护理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护理效果与依从性的影响. 中外医学研究. 2019(09): 90-91 . 百度学术
    32. 陈清. 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黑龙江医药. 2019(02): 480-482 . 百度学术
    33. 陈文静. 延续性护理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护理效果与依从性影响分析. 心理月刊. 2019(03): 65 . 百度学术
    34. 李云,孙甜甜,苗慧. 延续性护理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护理效果与依从性影响研究. 黑龙江中医药. 2019(01): 85-86 . 百度学术
    35. 莫莎莎,易银芝,梅海波,谭炯,董林,张妮,吴丽霞. 多学科团队协作延续护理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术后的应用. 全科护理. 2019(16): 2035-2037 . 百度学术
    36. 王玲,徐霞,黄晓哲.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伸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用药依从率及生活质量等的影响. 内科. 2019(03): 368-370 . 百度学术
    37. 关雪娟. 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护理应用及对护士带教中的影响应用. 中国卫生产业. 2019(19): 142-143 . 百度学术
    38. 吴伟. 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A5): 321+323 . 百度学术
    39. 张媛媛. 冠心病PCI术后使用达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药品评价. 2019(17): 57-58 . 百度学术
    40. 郭潋. 伴有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延续性护理的实践研究. 黑龙江中医药. 2019(05): 231-232 . 百度学术
    41. 马瑞雯. 延续性综合健康教育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及MACE发生率的影响.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9(S2): 299-301 . 百度学术
    42. 王丽娜. 延续护理在PCI术后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甘肃医药. 2019(10): 943-945 . 百度学术
    43. 徐红雪,贾桂贞. 延续性护理在提高PCI术后患者遵医行为中的作用.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06): 55-56 . 百度学术
    44. 王静. 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影响的效果分析. 中外医疗. 2018(17): 108-109+112 . 百度学术
    45. 芦婷.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8(13): 10-12 . 百度学术
    46. 周文婧,黄英凡,陈振兰,卢杏新,许献霞,谢彩云. 延续护理对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膀胱灌注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影响分析. 山西医药杂志. 2018(04): 474-476 . 百度学术
    47. 曹华. 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影响的系统评价. 中国医药指南. 2018(22): 237-238 . 百度学术
    48. 肖璐. 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民康医学. 2018(13): 112-113 . 百度学术
    49. 杨军. 延续护理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影响探究.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12): 183+185 . 百度学术
    50. 金巧云. 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26): 8-9 . 百度学术
    51. 张璐璐. 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及不良事件预防效果观察.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39): 90+98 . 百度学术
    52. 马萍,姜阳. 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46): 162+164 . 百度学术
    53. 王乐峰,李春燕. 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 山西医药杂志. 2018(22): 2742-2743 . 百度学术
    54. 张亚琳. 冠心病PCI术后新型医护一体化延续护理模式效果评价. 西藏医药. 2018(05): 107-108 . 百度学术
    55. 王娜. 移动医疗App+微信群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中国民康医学. 2018(23): 99-100+108 . 百度学术
    56. 徐红,顾爱芹,王晓翠. 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的效果研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8(23): 237-238 . 百度学术
    57. 张洁. 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的效果研究. 当代医药论丛. 2018(24): 2-4 . 百度学术
    58. 张友芝,周懋林.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干预临床意义研究. 社区医学杂志. 2018(22): 1674-1677 . 百度学术
    59. 庞建萍,伍惠玲,陈小军. 中医体质学下延续护理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效果观察.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22): 3753-3754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7)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5
  • HTML全文浏览量:  164
  • PDF下载量:  15
  • 被引次数: 66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11-18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1-26
  • 发布日期:  2021-01-2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