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引起的小肠和结、直肠的放射损伤[1],根据肠道遭受辐射剂量大小、时间长短、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放射性肠炎和慢性放射性肠炎.急性放射性肠炎在患者放疗后数周或数月发生,症状短暂,具有自限性,一般都能治愈.如病程持续3个月以上,可转变成慢性放射性肠炎[2],其为恶性肿瘤放疗后最严重的致死性并发症之一,病程长,病情重,治疗困难,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但伴肠梗阻、肠瘘、穿孔、肠出血等后期病变时,内科治疗无效,应及时行手术治疗[3].本科2014年10月收治1例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经外科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
期刊类型引用(3)
1. 刘宏娜,李晓宇,宋爱霞,常青,孙健,薛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TRP3及CTRP9水平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11): 1153-1156 . 百度学术
2. 余茜琼,张秋妹,陈立然. 血红蛋白糖化指数联合血清C肽在2型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糖尿病新世界. 2024(11): 41-44 . 百度学术
3. 黄茜,申琴,胡秋云,孙静,万平印. 血清CTRP3、DKK-1水平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发生中的临床价值. 检验医学. 2024(10): 950-955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3
- HTML全文浏览量: 16
- PDF下载量: 1
- 被引次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