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脑血管疾病之一[1]。据流行病学研究[2-3]显示,中国脑卒中罹患率达到120~180人/每10万人,尤其是脑梗死患者占据65%。深入研究脑梗死的病因对疾病的防治至关重要。长期以来,脑梗死的分型和患者的危险分层、临床决策、疾病预后与再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研究价值[4]。其中运用最为典型的是1993年公布的 TOAST 分型标准。但是研究[5]显示 TAOST 分型标准对大动脉粥样硬化诊断过于苛求,而对小动脉闭塞诊断又过于宽泛。该标准对多种机制形成的脑梗死,不考虑临床表现与检查之间的差异,一律归到不明原因的卒中。因此,国内外不少研究者对 TOAST 进行改良和修正。2011年中国研究者制定出包括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卒中病因分型,即 CISS 分型。研究[6]显示,CISS 分型标准可信度较高,Kappa 值达到0.71。但两种分型标准对急性脑梗死病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外,脑梗死有众多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糖尿病等。这些危险因素在分型标准中分布情况也是亟待解决的课题。本研究对同一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不同的病因分型标准,并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