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评价及其对血清免疫球蛋白E的影响

江平, 王芳

江平, 王芳.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评价及其对血清免疫球蛋白E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4): 97-98,101. DOI: 10.7619/jcmp.201314034
引用本文: 江平, 王芳.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评价及其对血清免疫球蛋白E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4): 97-98,101. DOI: 10.7619/jcmp.201314034
Efficacy and influence of serum IgE of 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13, (14): 97-98,101. DOI: 10.7619/jcmp.201314034
Citation: Efficacy and influence of serum IgE of 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2013, (14): 97-98,101. DOI: 10.7619/jcmp.201314034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评价及其对血清免疫球蛋白E的影响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R758.24

Efficacy and influence of serum IgE of 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

  • 摘要: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疔效及其对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皮肤科收治并确诊为慢性荨麻疹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2组患者临床症状,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IgE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PASI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观察组和对照组PASI分值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 %(P<0.05);治疗后,2组血清Ig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IgE的分泌来发挥作用.
  • 宋志强, 钟华, 郝飞. 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的诊治 [J].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2(2):88.doi: 10.3969/j.issn.1673-8705.2012.02.002.
    刘革红.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34例疗效观察 [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7):1043.
    Zuberbier T, Balke M, Worm M. Epiderniology of urticaria:a representative cross-sectional population survey [J].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2010(8):869.
    谢世松. 加味玉屏风散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2):34.doi: 10.3969/j.issn.1008-7486.2011.02.021.
    Thomson L, Blaylock M G, Sexton D W. Cetirizine and Levoce-tirizine inhibit eotaxinduced eosmoplil transcendolhelial migration through human germal or lung microvaseular endothelial cells [J].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Allergy, 2002(8):1187.
    张宪祥, 张炳远, 吴力群. 异甘草酸镁对肝切除术后的保肝作用 [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2):189.doi: 10.3969/j.issn.1009-3079.2010.02.015.
    谢议凤, 刘建国, 刘庆. 异甘草酸镁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J]. 实用医学杂志, 2010(3):381.doi: 10.3969/j.issn.1006-5725.2010.03.017.
    陈祖武, 于榕, 鲁映青. 异甘草酸镁对家兔内毒素休克的防治作用 [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6(3):160.doi: 10.3969/j.issn.1007-4406.2006.03.010.
    韩科, 龙福泉, 蒙秉新.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维A治疗红皮病性银屑病分析 [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4):254.
    徐建国, 刘继勇, 彭程. 异甘草酸镁抗小鼠接触性过敏性皮炎的药效学研究 [J]. 中国中药杂志, 2010, (10):1311.doi: 10.4268/cjcmm20101020.
  • 期刊类型引用(53)

    1. 朱训,张新雯. 基于前馈控制的母乳口腔护理结合发展性照顾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及对生长发育、内环境的影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03): 158-161+166 . 百度学术
    2. 任聪,朱宏瑞,于小溪. 家属参与式日间照护联合路径化护理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的应用. 河南医学研究. 2023(03): 541-544 . 百度学术
    3. 曾敬芳,李娟,梁妙娟. 不同护理方法对NCPAP早产儿的干预效果. 中外医学研究. 2023(20): 122-125 . 百度学术
    4. 赵涛,朱丽凤.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标准护理中发展性照顾的效果观察. 中华养生保健. 2023(13): 124-127 . 百度学术
    5. 张先莉. 基于发展性照护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名医. 2022(07): 135-137 . 百度学术
    6. 国丽佳.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原因与护理措施的分析.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1(02): 235-236 . 百度学术
    7. 苏红梅,苏红娜. 重症监护室内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发展性照顾护理的应用效果.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07): 1164-1167 . 百度学术
    8. 陈苗. 袋鼠式护理配合发展性照顾对肠道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影响.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2): 40-42+55 . 百度学术
    9. 袁灵. 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中国民康医学. 2021(09): 143-145 . 百度学术
    10. 姜晓静. 阶段性护理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观察. 临床护理杂志. 2021(03): 50-51 . 百度学术
    11. 黄宏,廖卫华,吴迪,方晓英. 发展性照顾原则早期护理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及睡眠时间的影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1(13): 1189-1191 . 百度学术
    12. 郭雅婷. 发展性照顾干预联合胃肠道舒适护理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16): 2969-2972 . 百度学术
    13. 雷蕾,贺姣姣,程功梅,原琳. 发展性照顾护理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干预效果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32): 177-179 . 百度学术
    14. 古旗. 新生儿GBS感染、预防与治疗. 华夏医学. 2021(06): 125-129 . 百度学术
    15. 孟红梅,王思雅,付志平,韩长明. 团队合作联合危险因素预防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质量的影响.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1(05): 158-160 . 百度学术
    16. 韩清华. 发展性照顾护理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护理效果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20(01): 187-189 . 百度学术
    17. 郝莹. 袋鼠式护理干预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的应用. 河南医学研究. 2020(11): 2103-2104 . 百度学术
    18. 郭燕如,赵雪婷,蓝文兰,刘燕舞,周丽莉,刘红艳. 鸟巢式护理与抚触式护理在照顾早产儿护理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新疆医学. 2020(05): 508-510 . 百度学术
    19. 刘红艳,赵雪婷,胡黛菊,刘霞,周丽莉,郭燕如.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实施发展性照顾的意义. 新疆医学. 2020(05): 511-514 . 百度学术
    20. 张亚杰. 个性化发展护理及评估程序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生长发育及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13): 153 . 百度学术
    21. 林成娣,李欣,罗晓君. 信息化护理干预在人工喂养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管理杂志. 2020(06): 434-437 . 百度学术
    22. 张冰. 发展性照顾护理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12): 2008-2010 . 百度学术
    23. 张盈盈. 发展性照顾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民康医学. 2020(14): 173-174 . 百度学术
    24. 徐芮,孙聪,麦合烽,申玥,钟丽晖,王小丽. 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山西医药杂志. 2019(02): 256-259 . 百度学术
    25. 杨美兰. 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07): 103-104 . 百度学术
    26. 李烽,杨慧芹.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河南医学研究. 2019(05): 938-939 . 百度学术
    27. 吕小兵. 发展性照顾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生长发育及患儿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9(02): 239-240 . 百度学术
    28. 张玮娟. 发展性照顾护理对NICU早产儿体质量变化、进食量和并发症的影响.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11): 124 . 百度学术
    29. 闫孟秋. 晚期早产儿喂养护理的效果观察.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18): 9 . 百度学术
    30. 张倩倩. 发展性照顾合袋鼠式护理应用于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05): 172-173 . 百度学术
    31. 李雁. 早产儿黄疸的集束化护理. 护理与康复. 2019(08): 46-47 . 百度学术
    32. 安茹茹,王钰莹,李佳,牛颖颖,王晶晶,金贞爱. 益生菌对98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感染新生儿的影响.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19(02): 134-136 . 百度学术
    33. 董倩. 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9(09): 105-106 . 百度学术
    34. 丁娟. 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中的临床护理应用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67): 284+286 . 百度学术
    35. 韩佳丽. 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改善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10): 91-92 . 百度学术
    36. 朱萍,高丽丽,卢惠琴. 发展性照顾联合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生化水平的影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20): 117-119 . 百度学术
    37. 薛霏. 个性化发育支持联合袋鼠式护理干预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20): 119-120 . 百度学术
    38. 曾水英,管雪芸,郭晶. 发展性照顾护理方案在改善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当代医药. 2019(29): 248-250 . 百度学术
    39. 胡凤鸣,邹爱莲,毕礼思. 非营养性吸吮与抚触喂养对早产儿喂养状况、胃肠激素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内科. 2019(05): 603-605 . 百度学术
    40. 薛霏. 个性化发展护理及评估程序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中的应用. 河南医学研究. 2019(22): 4206-4207 . 百度学术
    41. 赵优优. 发展性照顾干预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6): 473-475 . 百度学术
    42. 方慧. 发展性照顾联合鸟巢式护理干预在新生儿ABO溶血中的应用观察.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9(12): 1505-1506 . 百度学术
    43. 彭婕. 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与研究.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08): 108-109 . 百度学术
    44. 彭培晔. 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效果. 医疗装备. 2018(04): 175-176 . 百度学术
    45. 李钦. 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国民康医学. 2018(17): 104-106 . 百度学术
    46. 王荣.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新生儿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16): 84+197 . 百度学术
    47. 孙秀英. 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及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胃肠功能及体重增长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生. 2018(27): 48-51 . 百度学术
    48. 丁慧. 分析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95): 277 . 百度学术
    49. 李超华,贾冬丽. 早期药物干预降低GBS带菌孕妇胎膜早破、早产的效果分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10): 95-96 . 百度学术
    50. 李艳红,张文静. 发展性照顾护理在NICU早产儿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7(23): 79-81 . 百度学术
    51. 吴梦. 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效果的影响.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44): 120 . 百度学术
    52. 王会丽. 舒适护理模式用于新生儿监护病房早产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45): 105+112 . 百度学术
    53. 罗红志.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高危因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22): 55-57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4
  • HTML全文浏览量:  32
  • PDF下载量:  7
  • 被引次数: 53
出版历程
  • 发布日期:  2013-10-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